“以前一天下来都走不了几基塔杆,现在用无人机巡线省时高效,比我们人工巡线花费时间少了,巡视路程还更多了。无人机还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盲区,发现隐藏更深的隐患,真是太方便了!”2月24日,蒙东通辽供电公司大林中心供电营业所员工刘思源在大林10千伏大宝线开展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时,对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的应用赞不绝口。

           ( 国网蒙东赤峰巴林左旗供电公司员工使用无人机对10千伏上南线进行全面、立体式巡检)

       内蒙古地域广阔,国网蒙东电力配网线路供电半径长(配网线路平均长度38.61千米)、线路分布广、线路廊道环境复杂,传统人工巡检受线路环境和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限制,巡视质量差、效率低。
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性能的提升,无人机巡检已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。针对以上配网巡检效益低的问题,国网蒙东电力创新应用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,在无人机上部署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功能,使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线路走向、自主规划航线,并能精准判断识别14类异常情况及设备缺陷。应用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巡检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45%,缺陷发现率提升2.6倍。“这种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操作特别简单,而且无人机拍摄的照片特别清晰。”刘思源表示,“我们针对无信号区域探索应用了便携RTK基站技术,实现对无信号区域的杆塔线路巡视覆盖”。

       自2024年1月应用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后,经过不断探索,国网蒙东电力从职责分工、装备管理、飞手培养、巡检模式等方面制定了无人机自适应巡检管理要求和巡检方法标准,并综合考虑供电所数量、运维线路长度和无人机利用率等因素,进行无人机及飞手配置,为推进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。

国网蒙东电力充分发挥所属产业单位承揽配网运维业务的优势,将无人机巡检作为日常巡视手段,通过“专业培训+自主实施”相结合的模式,由厂家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,由基层供电所运维人员承揽无人机巡检业务,在3个月内实现了装备及飞手的快速补充。此外,该公司还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装备购置、飞手培训、业务开展和设备维保工作。截至目前,该公司已开展无人机取证及自主巡检技能培训16期,培养具备独立开展无人机巡检的飞手696人,平均每个供电所配置3.7人,巡检费用控制在120元/公里以内,节省成本87%。

    “现在,我们的巡检业务全部由班组自干,不再外委,日均自主巡视线路能达到3500~4000公里,巡检模式已逐渐向‘机巡为主、人巡为辅’转变,实现了适航区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,配网专业的核心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。”国网蒙东电力配网建运部副主任黄长勇说。

       目前,国网蒙东电力已在供电辖区内全面推广应用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,有效提高了线路巡视工作的精准度和全面性,解决了传统巡检模式质效低的痛点问题,实现了无人机自主巡检低成本、快速化覆盖。

在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快速化覆盖的基础上,国网蒙东电力以“规模化”助力管理提升,向内深挖无人机数据价值。该公司开展“无人机+”专项管理提升行动,在电网一张图、高跳线路治理双维赋能,通过实施三强(强化无人机四级管理、强化配网设备状态评价、强化用户设备同维管理)、四研(研究部署缺陷识别算法、研发树障测距算法、研发档距计算算法、研发实物资产识别算法)助力实现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。同时,该公司开创“航线成图、智能校验”模式,发挥无人机精准采点优势,将地理坐标、拓扑关系、杆塔信息等数据自动贯通至电网资源业务中台,只需四步就能与电网一张图“同图共管、批量校核”,实现拓扑数据高效“智理”。

    “推行‘无人机+图实治理’模式以来,我们已累计智能批量修正杆塔坐标3.5万处,新增补录用户分支1268个、补全用户杆塔等信息数据1.5万条,单条线路无人机采点+数据治理周期降至1.5天以内,图实治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。”国网蒙东电力配网建运部主办张大伟说。